在In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,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,我们称它为主机。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,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。就好像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,才不至于在传输数据时出现混乱,这个网络地址称为IP地址。
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,为了便于记忆,将它们分为4组,每组8位,由小数点分开,用四个字节来表示,而且,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~255,如11001010.01110100.00000000.00000001,转换为十进制数为202.116.0.1,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。
A类:
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:1.0.0.1~126.255.255.255,默认子网掩码为:255.0.0.0;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。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,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。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(直接个人用户)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大型网络。例如IBM公司的网络。
B类:
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:128.0.0.1~191.255.255.255,默认子网掩码为:255.255.0.0;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。B类网络用第一、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,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。
C类:
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:192.0.0.1~223.255.255.255,默认子网掩码为:255.255.255.0;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,如一般的局域网,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。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,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。
私有地址:
RFC 1918留出了3块IP地址空间(1个A类地址段,16个B类地址段,256个C类地址段)作为私有的内部使用的地址。在这个范围内的IP地址不能被路由到Internet骨干网上;Internet路由器将丢弃该私有地址。使用私有地址将网络连至Internet,需要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。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网络地址转换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,NAT),通常使用路由器来执行NAT转换。
IP地址类别RFC 1918内部地址范围
A类10.0.0.0到10.255.255.255
B类172.16.0.0到172.31.255.255
C类192.168.0.0到192.168.255.255
用数字表示各主机的IP地址对计算机来说是合适的,但对用户来说,记忆一组毫无意义的数字就相当困难了。为此,TCP/IP协议引进了一种字符型的主机命名机制,这就是域名。域名(Domain Name)的实质就是用一组有助记功能的英文简写名代替的IP地址。为了避免重名,主机的域名采用层次结构,各层次的子域名之间用圆点“·”隔开,从右至左分别为第一级域名(也称顶级域名),第二级域名,直至主机名(最低级域名)。其结构如下:
主机名.…… .第二级域名.第一级域名
顶级域名的划分采用了两种划分模式,即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。由于因特网诞生在美国,因此其顶级域名采用组织机构域名,而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,都由主机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名称简写(由两个字母组成)作为其顶级域名,如cn代表中国、uk代表英国、jp代表日本等。